


毕业四年了,回顾这四年的历程,让我有太多太多想说的话。这四年的旅程,让我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成长起来,成为一名能为家乡建设奉献所学的农业工编辑,这里有耕耘的辛苦,也有收获的喜悦,有内心的彷徨,也有对信念的固执。
在校期间,我曾是一名备受老师宠爱的学生,学习成绩优秀,连年获奖(助)学金,曾担任班宣传委员、团委广播站站长、社团联合会主席,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,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在顶岗实习期间,曾进入铁岭市北玉种子企业实习,在那里,让我充分地认识了自己的不足,也让我开始了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旅程。每天劳动之余,我拒绝了其他人的吃喝玩乐的邀请,把自己投入到对种子生产和繁育的学习中。就这样,我一边实践,一边加强理论学习,很快就掌握了种子生产的全部流程,并对育种也有了极大的兴趣,幸运的是,我的付出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,没等毕业,单位就同意将我留下。
但临近毕业时的一个消息,又让我的心沸腾了,国家要招聘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支援辽西北的建设。我也是来自辽西的一员呀,现在,我的家乡,我的并不富裕的家乡在召唤着我,我多希翼自己能回到家乡去贡献自己的常识呀。经过一番努力,我毅然辞职回到了学校,慎重地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,幸运的是我的梦想成真了。我成为省团委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辽西北计划和“三支一扶”计划的一员,服务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。在志愿者服务期间,担任阜蒙县服务团副书记。
我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志愿者的历程转变,经历了磨砺,摆脱了稚气,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。而岁月长河本是沧海一粟,人生的旅程亦是短暂的停留。如何能将这“旅途”中的驿站装扮得多姿多彩,让我的志愿者生涯此生无憾,更需要的是全神的思考。有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:你是因什么而选择“志愿服务辽西”的呢?我想说:“重要的是我走的路,正是母校所给予我的“厚德博学、尚志克勤”人生理念。所以我选择我所坚信的、也正是选择我所信任的志愿者之路。
在到单位之前我对科技工作很非常模糊,曾经的意气风发的自我早已随风而去,曾经的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也只能在梦中去细细体会。现实摆在我的面前,或是上天在故意磨练我的意志。面对着一无所知、毫无思路的工作,没有捷径可走,唯能从零开始。心中没有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,几近疯狂地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部投入到科技工作之中。我查阅了阜新历年的科技文献,对相关文件和资料尽量做到熟知于心。
传播常识,奉献爱心,带领致富。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,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生活水平、科技水平和致富能力,所以在平时下乡时,我就多与农民接触。和农民拉近聊聊天,和他们说说心里话,帮助他们解除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烦恼走出技术的困区。让农民,掌握了一到两项新技术,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;两年里,我和单位其他同事一样,承担了国家科技部“富民强县”、辽宁省“科技特派团”项目,认真参与实施、规划、技术培训,在帮助企业、农民发展致富项目的同时,县域经济也得到了提升。同时积极参加选送农民学员,到向沈阳农业大学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,共计124人。现回来的已有百人成为当地的经济人和致富能手,为“乡土人才培养”贡献了自己力量。在县团委的考核中推荐成为省优秀志愿者。2009年《辽宁青年》
现在信息采编工作飞速发展,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农学专业,所以计算机常识水平相对偏低,于是在熟悉信息业务常识的同时,恶补计算机常识也成了我业余时间的主要学习内容。我从最基本的信息采集开始,及时上传到网上。我负责的“全国科技信息网辽宁阜蒙县节点”发布信息2130条。采集信息的及时性、有效性,使“全国科技信息网辽宁阜蒙县节点”成为解决百姓买难卖难问题平台,我的工作也受到了省厅领导的好评。
在工作的同时,我还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,在县广播站做着兼职,让自己在文字的长河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。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,人的每一份付出生活都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回报。
我的志愿者服务生活结束了,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,我依然保持着在校的学习习惯,早晨跑步、晚上读书。学院对我的培养和给予我的荣誉,这是对我的肯定,始终鞭策我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攀登。三年大学生活让我最初埋下的那颗心愿的种子已经生根、发芽,无论风和日丽还是暴风骤雨,相信,我会用我这不变的信念和永无止境的奋斗,让它茁壮成长。


